常见癌症
结肠直肠癌
肠癌多出现於患者的大肠部份,也就是结肠和直肠的部位。如能在未扩散的阶段及早发现,结肠直肠癌是可以有效医治,且在很多情况下甚至能完全治愈。
结肠直肠癌概况
结肠直肠癌在香港是十分常见的癌症,发病率仅次於男性的肺癌以及女性的肺癌丶乳癌。二零零八年每十万人就有57.8人患上结肠直肠癌。
病因及高危因素
常见症状
结肠直肠癌的常见症状包括:
如果发现以上任何一种症状,请谘询医生意见,但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所引致的。
医生如何诊断?
医生会为怀疑患上结肠直肠癌的人士进行以下检查:
如何治疗结肠直肠癌?
以下疗法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视乎病情而定:
医生会按照病人的病情计划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结肠直肠癌普查
四十岁或以上人士应开始定期接受结肠镜检查。如第一次检查并无发现异常,可每五年再作检查一次。此外,亦应每年做指探直肠检查及粪便隐血测试。
我们为结肠直肠癌的高危人士提供普查套式计划,包括基本身体检查丶录取病历丶指探直肠检查丶腹部检查丶粪便隐血测试丶结肠镜/仿真结肠镜检查及跟进服务,欢迎查询。
预防结肠直肠癌
众多癌症当中,结肠直肠癌均能透过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作有效预防。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即均衡饮食丶减少进食高脂肪食物及作适量运动。由於大部份结肠直肠癌皆由大肠内的良性瘜肉增生引致,故此作定期结肠镜检查,如发现瘜肉,将之切除,亦有助预防其病况出现。
结肠直肠癌概况
结肠直肠癌在香港是十分常见的癌症,发病率仅次於男性的肺癌以及女性的肺癌丶乳癌。二零零八年每十万人就有57.8人患上结肠直肠癌。
病因及高危因素
- 年龄:四十岁以上的人士患上结肠直肠癌的机会较其他年岁为高。
- 家族及个人病历:如家人曾患上结肠直肠癌(尤其是直系亲属)或遗传性大肠瘜肉症,得病的机会较高。曾患有卵巢癌或乳癌的妇女亦然。
- 瘜肉:瘜肉是大肠内的良性黏膜腺性增生,尤以五十岁以上的人士患上较为普遍。瘜肉可分为数类,其中以腺性瘜肉演变成癌症的机会较高。
- 患有克隆氏症或溃疡性直肠炎等肠道炎症的人士,患上结肠直肠癌的机会较高。
- 高脂肪丶低纤维的饮食习惯及缺乏运动亦会增加患病机会。
常见症状
结肠直肠癌的常见症状包括:
- 贫血
- 大便习惯异常(例如便秘或腹泻),大便有血
- 腹痛及呕吐
- 体重下降及疲倦
如果发现以上任何一种症状,请谘询医生意见,但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所引致的。
医生如何诊断?
医生会为怀疑患上结肠直肠癌的人士进行以下检查:
- 身体检查:包括指探直肠检查,医生会戴上手套,涂上润滑剂後,探入直肠检查是否有肿块。此外,亦会做腹部检查,以找出硬块,检查肝脏是否有胀大的情况。
- 验血:这包括粪便隐血测试,探测粪便内极微量的血液,以及验血检查是否有贫血及CEA偏高的情况(CEA是与结肠直肠癌有关的肿瘤指标)。
- 钡灌肠检查是一种特殊的X光检查,透过显示大肠的轮廓,检查肠脏是否有异常状况。
- 结肠镜及活组织检查:医生会用一条软管(结肠镜)放入直肠内,从而检查整条大肠的情况,并抽取细胞或组织样本作活组织检查,透过显微镜观察是否有异常的变化。
- 电脑扫描或正电子扫描,以侦测癌细胞的远距离转移。
如何治疗结肠直肠癌?
以下疗法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视乎病情而定:
- 外科手术是治疗结肠直肠癌的主要方法。微创手术方式是近年外科手术的一大进步,其好处是手术後伤口小丶康复快。如肿瘤在直肠下部,将之切除後,病人可能需要接受结肠造口术,在腹部位置作人造肛门。
- 化疗:现有的化疗并不能彻底清除原发性结肠癌细胞。但对於手术时侦测不出的微转移癌细胞,手术後若施行化疗,能将之清除,并能有效预防癌症复发。化疗亦有助延长末期结肠癌患者的生命。
- 放射治疗:手术後施行放射治疗,证实能有效预防直肠癌於原位复发。放射治疗与化疗一并施行,其效果比单独施行更佳,能增加直肠癌患者的痊愈机会。
医生会按照病人的病情计划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结肠直肠癌普查
四十岁或以上人士应开始定期接受结肠镜检查。如第一次检查并无发现异常,可每五年再作检查一次。此外,亦应每年做指探直肠检查及粪便隐血测试。
我们为结肠直肠癌的高危人士提供普查套式计划,包括基本身体检查丶录取病历丶指探直肠检查丶腹部检查丶粪便隐血测试丶结肠镜/仿真结肠镜检查及跟进服务,欢迎查询。
预防结肠直肠癌
众多癌症当中,结肠直肠癌均能透过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作有效预防。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即均衡饮食丶减少进食高脂肪食物及作适量运动。由於大部份结肠直肠癌皆由大肠内的良性瘜肉增生引致,故此作定期结肠镜检查,如发现瘜肉,将之切除,亦有助预防其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