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甚么是贫血?
贫血是血液内的红血球数量或其中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水平的情况,贫血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病征,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贫血定义为成年女性血红蛋白低于12 g/dL,即俗称12度,成年男性则为低于13度,即13 g/dL。贫血是严重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尤其影响孕妇和小童。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4成孕妇及5岁以下小童正受贫血影响,所以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Q2. 贫血有哪些症状?
贫血的症状会因成因和严重程度而异,初期的贫血较轻微,可以完全没症状,但随着贫血逐渐严重,症状会渐渐出现并恶化,一般症状包括容易疲倦、体弱无力、手脚冰冷、面色苍白、头痛、头晕、心跳不规律及胸痛等。
Q3. 贫血有哪些成因?
贫血最常见的成因是长期慢性出血,导致缺铁性贫血,例如经血量多、胃溃疡、痔疮、肠胃道癌症等。另外,长者、素食者和酗酒人士,大多因为缺乏维他命B12和叶酸而患上巨幼细胞贫血症。香港另一常见的贫血成因是地中海贫血症,这是一种遗传病,患者的血红蛋白链发生基因突变,致使红血球的寿命较正常短。若骨髓的干细胞数量减少、异常增生、被不正常细胞取代或是骨髓纤维化,都可能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他影响骨髓制造红血球的因素还包括甲状腺分泌不足、肾衰竭或是骨髓受到放射线、化疗、药物或受感染等影响。溶血亦会导致大量红血球被破坏而引致贫血,溶血可以是因为患者产生对抗自己红血球的抗体、输入不相容血型的血液,或受到药物影响等。
Q4. 贫血病人一定需要输血吗?
这是不一定的,如果病人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但没有头晕、脸色苍白或手脚冰冷等症状,便不一定需要输血。一般而言,急性贫血患者可在血红蛋白浓度低于7g/dL才考虑输血。65岁或以上的长者或某些患有心脏或肺部疾病的病人,可能较容易受到贫血影响,即使他们的血红蛋白浓度未低于7g/dL,也可能需要考虑输血。相反,慢性贫血患者,对贫血的耐受性可能较高,即使他们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g/dL,也未必需要输血。
Q5. 除了输血,贫血还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由于贫血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症状,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所以最好的治疗应该是对症下药,治好引起贫血的疾病。如果想尽快提升血红蛋白水平,但只想加快身体造血而不想输血,在特定情况下可考虑使用以下的药物,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铁质、口服或肌肉注射维他命B12、口服叶酸、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长素(Erythropoietin)及皮下注射利布洛泽(Luspatercept)。
更多医疗信息影片,即上:养和医疗YouTub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