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Sanatorium & Hospital
Published on Hong Kong Sanatorium & Hospital (https://www.hksh-hospital.com)

首页 > 跌倒就是因为「不小心」?

跌倒就是因为「不小心」?





Q1. 「不小心」才会跌倒?
「不小心」会增加跌倒风险,尤其是在匆忙的时候如没有留意周围环境,再加上急促的步伐,就会增加跌倒的机会。
 
而一些常见的脑科疾病,例如中风、柏金逊等,会影响病人肢体活动和平衡功能,都会增加病人跌倒风险。其他疾病如小脑萎缩症,病人平衡器官的系统受到影响,会导致走路不稳,容易跌倒。一些认知障碍病人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减低,亦较容易会跌倒。
 
除脑科疾病外,部分心脏病病人、骨科疾病的病人,例如关节活动时感到痛楚或是行动不便,都会较容易跌倒。如果病人视力有问题而看不清楚,对周围环境减少警觉性,亦会增加了他们跌倒的机会。
 
Q2. 除了疾病外,还有其他导致跌倒的原因吗?
除了疾病,亦要留意药物的副作用,例如一些控制血压的药物或会令病人的血压过低,或会产生体位性血压低的情况,病人或会头晕和容易跌倒。除了医学上的情况,亦要留意周围环境的因素,例如屋内杂物太多、照明欠佳等,病人在家中走动亦会容易绊倒。有研究发现在一年间有五分一长者曾出现跌倒情况,可见这是普遍情况,亦可能会导致严重後果,大家必须留意。
 
Q3. 跌倒後应如何处理?
病人跌倒後应即时检查是否受伤,尤其是当脑部受到震荡,要检查他们的意识是否清楚、有没有头痛、呕吐的现象。如有的话,便应立刻请医生评估。亦要留意他们身体各部分的活动有否受到影响丶有没有痛楚,尤其要观察长者有否骨折现象。长者最常见的骨折部分就是手腕的腕骨丶或臗关节及大腿骨位置,如伤及这两个部位,会造成长者行动不便,尤其当臗关节受伤,很多时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Q4. 跌倒後没有不适就没有大碍?
除要观察病人跌倒後的即时情况,部分症状或会延後出现,例如硬膜下出血可能会在跌倒後的数天至两星期内才会慢慢出现病徵,所以要留意病人跌倒後的情况,例如有否出现持续头痛、恶心想吐甚或神志不清、肢体不协调的情况。如有的话,亦应找医生作评估。
 
Q5. 病人应如何减低跌倒的风险?
如果跌倒是因疾病引起,便应尽快将病情治理。例如中风病人可以透过康复治疗提升活动能力和改善平衡力,以提高自我照顾能力至合理水平。柏金逊病人可以透过药物治疗,令肢体活动更灵活,而改善平衡力亦能减低他们跌倒的风险。其他如视力问题,我们要留意病人是否有白内障,是否需要以手术改善视力等。
 
有心脏病、血压高的病人,要透过药物治疗,适当控制血压,减少血压大幅波动的情况,以减低病人跌倒风险。要留意病人正服用的药物和剂量,很多长者动辄要吃十多种药物,必须要对药物的种类进行评估。我们亦要小心药物的副作用,或会使长者出现血压低或体位性血压低的情况而导致跌倒。另外一些有镇静功效的药物可能令病人出现头晕丶行动不便丶容易失平衡的情况,如有发生,宜适当地调节药物剂量,以减低这些副作用,从而减低出现跌倒风险。
 
Q6. 日常如何预防跌倒?
要留意病人家居环境以安排适切调整,如屋内杂物是否过量堆积丶随处乱放而令病人走动时容易绊倒。家俱摆放能否更整齐以减低病人发生碰撞丶跌倒的情况。留意照明情况,尤其晚间时部分长者或要起床上洗手间,适当的夜灯照明能减低他们要摸黑丶看不清楚环境而导致跌倒的情况。尤其天气寒冷时,要留意病人的衣带是否过於宽松,会否绊到周围物件而跌倒。鞋履是否合适、鞋带是否系紧、鞋子会否松脱或绊到其他地方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大家要留意的地方,以减低跌倒风险。
 
此外,大家必须恒常运动,加强肌肉力量,减少关节僵硬和肌肉流失,增强平衡,方可大大降低跌倒风险。

更多医疗信息影片,即上:养和医疗YouTube [1]
  • 首页
  • 关於养和
    • 院长的话
    • 100周年纪念
    • 关于养和医疗集团
    • 关于养和医院
    • 李树芬医学基金
    • 李树培医学基金
    • 李曹秀群博士慈善基金
    • 荣获奖项
  • 医疗服务
    • 24小时门诊服务
    • 专科治疗中心/专科服务
    • 养和医健
    • 养和东区医疗中心
    • 养和癌症中心
    • 乐活养和Health EX健康管理计划
    • 国际医疗服务
    • 视像会诊服务
    • 英国入境前肺结核检查服务
    • 本院设施(环境及设施)
    • 贴心照护
  • 本院医生
  • 病房简介
    • 套房
    • 私家房
    • 半私家单人房
    • 普通病室
    • 产科
    • 儿科病室
    • 日间护理病室
    • 深切治疗部
    • 辅助呼吸病室
    • 隔离病室
    • 辐射隔离病室
    • 观察病房
  • 病人须知
    • 求诊须知
    • 留院须知
    • 病人权益与责任
    • 个人资料(私隐)条例
    • 条款及细则和私隐政策
    • 抗疫措施
    • 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须知
    • 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 - 给予互通同意
  • 服务收费
    • 提高私家医院收费透明度的先导计划
    • 价目表
    • 套式服务收费
    • 一般护理程序
    • 手术室收费
    • 病房收费
    • 巡房费
    • 申请医疗报告/医疗记录副本/病人数据
  • 医疗资讯及活动
    • 养和话你知
    • 医者情 • 医者心
    • 养和医疗档案
    • 养和健康Notebook
    • 养和杏林手记
    • 养和抗病兵工厂
    • 养和快问快答
    • 养和健康丛书
    • 公众健康讲座
    • 明报健康网
  • 社会服务
  • 医学教育及研究
    • 养和创新及专业培训学院
    • 养和质子治疗培训
    • 美国心脏协会国际培训中心
    • 养和与香港大学之伙伴合作
    • 医学科研
    • 学术研讨会
    • 大学教授席
    • 推进医务发展计划
    • 临床试验中心
  • 护士学校
  • 联络我们
    • 部门指南
  • 应用程序
  • 微信预约
  • 预约要求
  • 网上预约
  • 职位空缺
  • 新闻坊
  • 出版刊物
 
  •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和免责声明

Source URL: https://www.hksh-hospital.com/zh-cn/Ask%20Dr.HKSH/71

Links
[1]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CVnmGUmLAL37PB7S3Kk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