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及正電子掃描部 ❯ 服務範疇 ❯ 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 (PET/CT)
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 (PET/CT)


高靈敏度
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是當今診斷癌症最常用及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疾病演變過程中,細胞的新陳代謝及生化變異較組織及器官的結構性變化更早出現。正因如此,具拍攝新陳代謝變異能力的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透過辨別腫瘤的生理特質,能夠檢驗出處於早期的病症。
高特異性
正電子示踪劑是生理探測器。現時香港常用的正電子追蹤劑包括標記正電子核素的脫氧葡萄糖、醋酸鹽及肽受體等化合物等。經注射後,示踪劑在身體內隨著組織結構及細胞代謝反應被吸收。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器就能夠拍攝來自它們的放射訊號及造影,捕捉其分佈位置,能夠量化吸收率,從而評估人體新陳代謝及細胞活躍度。這些獨特的醫療資訊能為病人精確地檢驗出病灶,有助評估治療效用。
疾病量化
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提供多項參數量化細胞活躍度,其臨床應用範圍很廣,當中包括癌症、心臟及腦神經疾病等。除最常應用的「標準攝取值 (SUV)」外,最新的應用包括利用影像數據作數學運算,然後得出更多獨特的動態參數 (例如「Patlak Analysis」來計算絕對代謝率 (Absolute Metabolic Rate) )、療診合一 (Theranostics) 及 體內外放射治療規劃中作病灶定位及劑量規劃等,為診斷方法及治療規劃開創新模式。
革命性的治療理念
嶄新的療診合一運用相同放射性藥物作診斷及治療:針對治療掃描影像上的腫瘤。它利用特定的示踪劑,首先在診斷掃描時得知其分佈,模擬治療的情況,並且帶來預計成效的參數以作進一步規劃。然後在治療時,使用相同特性的示踪劑把達到治療效果的輻射量準確地帶到腫瘤,完成後的掃描亦能直接量化腫瘤吸收的活躍度,評估整體成效及分析進行下一次治療的可行性。
應用例子有 鎵-68/鑥-177胜肽金屬錯合物(DOTA Conjugated Peptides)神經及內分泌腫瘤治療、鎵-68/氟-18與鑥-177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癌治療 及 鍀-99m/釔-90微粒肝腫瘤治療。請點擊此處了解放射核素治療。
應用例子有 鎵-68/鑥-177胜肽金屬錯合物(DOTA Conjugated Peptides)神經及內分泌腫瘤治療、鎵-68/氟-18與鑥-177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癌治療 及 鍀-99m/釔-90微粒肝腫瘤治療。請點擊此處了解放射核素治療。

核子醫學專科
有別於本地其他醫療機構,所有程序由核子醫學科專科醫生主理。我們的醫生會於檢查前與病人會面,並因應病人的臨床需要,安排最適切的掃描及撰寫報告。
生產及應用多種正電子示踪劑
運用多種針對不同類別癌細胞及疾病的正電子示踪劑及傳統同位素示踪劑才是正電子掃描臨床應用的獨特之處。我們的放射性藥物無菌製藥室能生產多達16種利用標記氟18、碳11或鎵68合成的正電子示踪劑作臨床使用。 常見的應用如下:
腦神經內分泌腫瘤
雙示踪劑PET/CT (F-18 FDG及Ga-68 DOTATATE) 用於評估腦神經內分泌腫瘤體內的擴散情況
雙示踪劑PET/CT (F-18 FDG及Ga-68 DOTATATE) 用於評估腦神經內分泌腫瘤體內的擴散情況
![]() [F-18] FDG |
![]() [Ga-68] DOTATATE |
肝腫瘤
多種追蹤劑用於分辨肝腫瘤的病理特性 – 癌症相關的成纖維細胞 (Ga-68 FAPI 吸收)
[C-11] Acetate及[F-18] FDG 分辨高分化及低分化肝癌
多種追蹤劑用於分辨肝腫瘤的病理特性 – 癌症相關的成纖維細胞 (Ga-68 FAPI 吸收)
![]() [F-18] FDG |
![]() [C-11] Acetate |
![]() [Ga-68] DOTATATE |
![]() [Ga-68] FAPI |
[C-11] Acetate及[F-18] FDG 分辨高分化及低分化肝癌
![]() [C-11] Acetate |
![]() [F-18] FDG |
骨髓腫瘤
![]() [C-11] Acetate |
![]() [F-18] FDG |
前列腺癌
![]() [F-18] PSMA |
腦腫瘤
![]() [F-18] FDG |
![]() [C-11] Choline |
腦神經科
![]() [C-11] PIB |
![]() [C-11] Raclopride |
![]() [F-18] DOPA |
目前最頂尖的設備
我們安裝了全國首台全數碼化SiPM 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儀,為影像精確度提供了革命性突破的精確。這種創新技術根據生理特徵和分子生化性質來精確地量化細胞代謝屬性,並應用於不同臨床專業的需要,如腫瘤科和腦神經系統科。請點擊此處了解詳情。

癌症
以下都是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針對的腫瘤科常見的問題:
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模擬定位 (供放射治療模擬定位用)

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模擬定位 (PET/CT Sim) 為放射治療療程規劃提供一站式新陳代謝評估及電腦掃描模擬定位 (CT Sim) 。要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有賴向腫瘤釋放最大劑量的輻射,同時避開健康組織。按此查看更多詳情。
- 是否患有隱性癌症?何處患病?
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能作界定全身掃描,幫助尋找隱性癌症或找出原發腫瘤。 - 如何確定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
惡性癌細胞的新陳代謝特別活躍,分裂速度亦較快,其活躍度是正常細胞的二至十倍。在利用多種示踪劑組合拍攝的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影像中,不同的癌細胞在吸收不同的示踪劑時,會根據其生理變異程度呈現明顯的「熱點」。 - 癌細胞有否擴散 (癌症階段期) ?
界定全身掃描包括身體多個組織及器官,轉移病灶一覽無遺。 - 是否適合進行放射核素治療?如何規劃?
因癌細胞變異分類各有不同,進行放射核素治療前必需接受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 (使用對應的追蹤劑) 去判斷其生理特性。 - 治療是否有效?
進行任何藥療後,病灶的功能性變化遠比結構性變化早出現。透過比較治療前後的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影像及細胞吸收率,就能提早判斷治療是否有效,協助主診醫生計劃往後治療方案。
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模擬定位 (供放射治療模擬定位用)




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模擬定位 (PET/CT Sim) 為放射治療療程規劃提供一站式新陳代謝評估及電腦掃描模擬定位 (CT Sim) 。要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有賴向腫瘤釋放最大劑量的輻射,同時避開健康組織。按此查看更多詳情。
心臟肌肉存活性評估

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與同位素掃描在評估冠心病互相配合。在同位素心臟血流量供應掃描顯示出現缺血狀態後,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能判斷出「冬眠心肌」及評估進行手術的需要。這些心肌雖然靜止不動,卻能吸取葡萄糖來維持有限度的新陳代謝。隨著近代心臟科發展迅速,醫生可透過俗稱「通波仔」的手術及心臟搭橋手術來恢復冬眠心肌的功能,成功機會相當高。
腦神經疾病
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程序


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會讓我吸收很多輻射是真的嗎?
一般而言,用於醫學診斷的輻射劑量都很安全。眾所周知,放射治療是使用高劑量輻射來破壞及殺死癌細胞;注射正電子示踪劑所吸收的輻射劑量遠低於放射治療,僅一萬份之一左右。根據日本原子彈爆炸後進行的研究數據顯示,倖存者中由低輻射劑量(180毫希沃特)所導致硬塊癌症的死亡風險並沒有增加。事實上,哺乳類動物細胞每小時的可量度自然DNA改變超過一萬次;由10毫希沃特輻射劑量所導致的結構轉變只有不到一百次。細胞防禦性生理反應會利用DNA自我修補機制、抗氧化防反應及身體抵抗力等,除去受損細胞。而且進行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只需適量示踪劑來拍攝有診斷價值的影像,所以吸收多少輻射劑量並不是主要的考慮因素。
一年最多可接受多少次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
沒有特定的限制。與一般醫學造影相同,進行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與否,考慮在於臨床需要,而不是輻射劑量多少。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次數及頻率視乎您的病情與臨床需要,不應因過份憂慮輻射風險而耽誤診斷。如需更多關於輻射的資訊,我們的專業團隊將在會面時為你解釋。
正電子示踪劑是顯影劑嗎?
不是。我們的正電子示踪劑是帶放射性的化合物,需要在配備醫學迴旋加速器及有牌照的放射性製藥室製造,並受嚴格的品質控制條例監管。由於分子結構及生化功能與人體內的生理物類似,它能隨著代謝作用被細胞自然吸收,對人體無害,所以使用前並不需要進行注射顯影劑前的過敏反應評估。示踪劑於體內之分佈,透過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能透視分子層面之細胞活躍度及器官功能。
正電子示踪劑容易引起過敏反應嗎?
正電子示踪劑的性質及特性與生物分子十分相似,所以進行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是十分安全。正電子示踪劑結合生化物,例如葡萄糖、脂肪酸、磷脂及蛋白等,與碘化顯影劑不同。注射正電子示踪劑後出現過敏反應及身體不適是十分罕見。
為甚麼我們進行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 (PET/CT)時不注射顯影劑?
我們提供接近20種正電子示踪劑來針對不同種類的癌細胞,正電子示踪劑才是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臨床應用的獨特之處。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影像整合了兩種掃描影像數據結合演算出來:正電子影像(PET) 提供細胞功能性資訊,輔以電腦斷層掃描(CT)用於計算正電子影像數據修正及量化。雙融影像在產生過程中相輔相乘,然而正電子數據修正的準確度會被顯影劑影響。對於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PET/CT) 而言,正電子追蹤劑是必需的,電腦斷層掃描(CT)的 顯影劑注射則是額外程序。而且碘化顯影劑未必適用於腎功能受損或有過敏反應病歷的人,臨床應用亦受限制。再者,進行額外全身顯影劑的電腦斷層掃描(CT)時,身體吸收到不必要的輻射劑量將增加一倍。基於以上原因,我們在進行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PET/CT)時,並不會注射顯影劑。
除氟-18脫氧葡萄糖(18F-FDG)外,我需要使用其他正電子示踪劑嗎?
由於超過一半的癌細胞會攝取葡萄糖作新陳代謝,氟-18脫氧葡萄糖(18FDG)是現今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中最為廣泛使用的正電子示踪劑。而核子醫學專科醫生會為特定疾病及腫瘤分類,配合使用多種除脫氧葡萄糖以外的示踪劑,例如醋酸鹽、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及胜肽金屬錯合物等,來達到更明確的診斷及評估。
我的主診醫生需要電子版本的影像及報告,你們能提供嗎?



除實體彩色印刷本外,報告內亦會附上USB儲存裝置,內存DICOM 斷層影像及由核子醫學專科醫生編撰的病理圖片。利用已載入的專業影像瀏覽軟件MIM Viewer,主診醫生及病人便能使用一般個人電腦來檢視雙融影像,並載入電腦作治療計劃用途。您亦可申請將影像及報告上載到政府的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醫健通),供參與計劃的醫療機構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