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甚麼?
糖尿病是指人體內的血糖水平異常地升高的一種疾病。主要成因是由於人體內一種調節血糖的賀爾蒙-胰島素的分泌不足或人體無法利用所產生的胰島素所致(胰島素抗性)。
糖尿病主要分為兩種:
一型糖尿病 [1]: 以往稱為「胰島素倚賴型」,與遺傳及自身免疫系統因素有關,令製造胰島素的細胞受到破壞,完全不能製造胰島素以提供身體所需。以小孩及年青人居多,約佔糖尿病患者的3%。
二型糖尿病 [2]: 以往稱為「非胰島素倚賴型」,佔所有糖尿病例超過九成。主要與不良飲食習慣、肥胖及缺乏運動等因素有關。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產生抗拒(胰島素抗性) ,使細胞不能有效攝取及利用葡萄糖,導致過多糖份積存在血液。此類糖尿病較1型糖尿病有更高的遺傳傾向。
二型糖尿病比一型普遍, 佔病患總數大約90%。
糖尿病的併發症

糖尿病的成因


做運動的效果顯著…
帶氧運動
帶氧活動可增加心率及呼吸速率。建立每周進行最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體力活動(如:急步行‚踏單車或水中運動)至高強度活動(如:緩步跑‚單打網球或行山)的習慣‚有助改善身體儲存及使用血糖。更可以增強意志力及心臟健康。
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對糖尿病患者重要性在於增加肌肉,因為肌肉組織在血糖管理中佔有重要位置。
另外,肌力訓練可使日常活動(如: 提舉洗衣籃或花園打理)更輕鬆及安全地進行。
參與物理治療計劃的好處
防跌管理本計劃社同時提供:
References
糖尿病是指人體內的血糖水平異常地升高的一種疾病。主要成因是由於人體內一種調節血糖的賀爾蒙-胰島素的分泌不足或人體無法利用所產生的胰島素所致(胰島素抗性)。
糖尿病主要分為兩種:
一型糖尿病 [1]: 以往稱為「胰島素倚賴型」,與遺傳及自身免疫系統因素有關,令製造胰島素的細胞受到破壞,完全不能製造胰島素以提供身體所需。以小孩及年青人居多,約佔糖尿病患者的3%。
二型糖尿病 [2]: 以往稱為「非胰島素倚賴型」,佔所有糖尿病例超過九成。主要與不良飲食習慣、肥胖及缺乏運動等因素有關。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產生抗拒(胰島素抗性) ,使細胞不能有效攝取及利用葡萄糖,導致過多糖份積存在血液。此類糖尿病較1型糖尿病有更高的遺傳傾向。
二型糖尿病比一型普遍, 佔病患總數大約90%。
空腹血糖水平 | ||||
< 5.6 mmol/L | ≥ 5.6 to < 7 mmol/L | ≥ 7 mmol/L | ||
餐後兩小時血糖水平 | < 7.8 mmol/L | 正常 (Normal) | 空腹血糖異常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 糖尿病 (Diabetes) |
≥ 7.8 to < 11.1 mmol/L | 血糖耐量異常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 血糖耐量異常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 糖尿病 (Diabetes) | |
≥ 11.1 mmol/L | 糖尿病 (Diabetes) | 糖尿病 (Diabetes) | 糖尿病 (Diabetes) |
糖尿病的併發症

- 糖尿病導致的神經受損可能影響患者的神經傳導,以致影響其視力,聽力及活動能力。甚至令平衡力下降,增加跌倒風險及引致受傷。
- 血糖長期處於高水平可造成血管損傷,引致心臟病和腦中風。
- 糖尿病會影響腎臟內負責過濾的腎小球功能, 令腎功能受損。
- 對眼部血管造成損壞,甚至失明。
- 由於神經及血液循環受損,患者常見有足部病患。
- 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較容易受細菌或真菌感染。
- 神經及血液循環受損亦可能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
糖尿病的成因


做運動的效果顯著…
- 進行單一次運動鍛鍊已有效改善血糖水平以及胰島素敏感度‚並維持效果24小時或以上。
- 如要達至持久效果, 美國國家運動醫學會(ACSM) 建議個人應循序漸進地建立不少於每周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或每周75至150分鐘高強度的帶氧運動習慣。 除此之外,亦建議參與每周2至3次中等至高強度肌力訓練。
帶氧運動
帶氧活動可增加心率及呼吸速率。建立每周進行最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體力活動(如:急步行‚踏單車或水中運動)至高強度活動(如:緩步跑‚單打網球或行山)的習慣‚有助改善身體儲存及使用血糖。更可以增強意志力及心臟健康。
運動類型 任何節奏性,連續性運動 (例如:踏單車,游泳) ![]() | 多頻密? 每星期三至七日 ![]() | 運動強度 頗輕至有些困難 ![]() | 運動量? 由數分鐘開始, 續漸提高至每天合共30-60分鐘 ![]() |
若目標為減重, 運動量需加至以上之兩倍。 帶氧運動注意事項 要注意安全及避免受傷, 應該:
|
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對糖尿病患者重要性在於增加肌肉,因為肌肉組織在血糖管理中佔有重要位置。
另外,肌力訓練可使日常活動(如: 提舉洗衣籃或花園打理)更輕鬆及安全地進行。
運動類型 啞鈴,橡筋帶,器械,或自體重量 (例: 廚房檯面俯臥撐或椅子深蹲) ![]() | 多頻密? 每星期二至三日 (*之間需有休息日) ![]() | 運動強度 由輕量開始,逐步增加至中度或高強度 ![]() | 運動量? 由可重覆10-15次(主肌肉群)開始, 續漸加重至可重覆8-10次的重量 ![]() |
如需協助, 可以找物理治療師或其他運動專家進行指導訓練,學習正確運動及呼吸方法。 肌力訓練注意事項
|
參與物理治療計劃的好處
- 治療師可根據個人病歷,長短處,為糖尿病患提供仔細驗查。
- 可以為病人進行亞極限運動測驗(submaximal exercise test) 為個人體能作出評估及制定個人化的安全運動計劃。
- 可使用Tanita®生物電阻抗分析提供身體組成分析(如脂肪,肌肉量,身體水份等),了解參加者在計劃期間的進度及變化。
- 提供資訊教育是本計劃重要一環
- 治療師可指導參加者進行自我血壓,目標心率,血糖,運動自覺強度(RPE)的監測,使他們可以安全及有效地進行訓練計劃。
防跌管理
- 跌倒風險評估
- 助行器處方
- 平衡力訓練
- 本體感覺訓練
- 足部感知測試及教育
評估 •生物電阻抗分析 •亞極限運動測試 | |
帶氧運動 •緩步跑 •遊泳 | |
肌力訓練 •自由重量 (例如: 啞鈴/壺鈴) •器械訓練 | |
家居運動 •個人化計劃 •自我監察下進行 | |
平衡力訓練 •跌倒風險評估 •平衡運動 | |
| 資訊教育 •血糖水平及運動量監察 •日常自我照顧 |
第一堂 | 一星期後 | 一個月後 | 三個月後 | |
評估/覆檢 |
| |||
帶氧運動及肌力訓練 | ||||
平衡力訓練 | ![]() | |||
資訊教育 | ![]() | ![]() | ![]() | ![]() |
References
- Hospital Authority: https://www21.ha.org.hk/smartpatient/spw/zh-hk/disease-information/disease/?guid=c73a0386-fe66-42eb-a979-7619ac8359da [3]
- Mayo Clinic: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diabetes/symptoms-causes/syc-20371444 [4]
-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 https://www.acsm.org/news-detail/2022/02/09/acsm-publishes-new-recommendations-on-type-2-diabetes-and-exercis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