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本院的心脏科服务是由心脏科中心与心导管及介入治疗中心的专业团队提供。团队成员包括资深心脏科顾问医生、专科护士及放射科技术人员等,携手合作提供由预防以至治疗并以病人为中心的全面服务。我们定必与时并进,精益求精,致力成为一所卓越、在区内享负盛名的医疗中心。
心脏科中心、心导管及介入治疗中心10周年 |
专业服务 |
心脏科中心 心脏科中心专责提供心血管疾病的非创伤性诊断与治疗服务,除门诊外更特设「全面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计划」,透过健康教育及专业意见,帮助病者认识引致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从而得以预防。

全面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计划
认识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在香港以至全世界都是值得关注的头号致命疾病。其中,冠心病(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病率最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而且病发前可以全无先兆。
冠状动脉负责供应心脏肌肉所需的氧分及营养。当粥样斑块积聚在冠状动脉的内壁,使其收窄或阻塞,会导致心脏缺乏氧分及营养,造成缺血性心脏病。积聚粥样斑块亦可引致动脉硬化(动脉 粥样硬化)、胸痛及中风等病症。
风险评估及疾病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某些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过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不足及吸烟等均可改善。我们的「全面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计划」借着风险诱因评估及非创伤性检查,计算个人的患病风险,并为中、高危人士设计一套合适可行的预防方案。

非创伤性检查 我们为病者提供以下非创伤性检查:
- 静态心电图
心电图是利用放置在身体表面的电极,记录心脏的电流活动,将数据以曲线图的形式表达。心电图不仅能为心脏的病理状态如心肌梗塞、心肌肥大、心律失常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还可以反映体内电解质失调及药物对身体的影响,因此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基本检查,亦可用作常规检查或手术前评估。 - 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是利用可携式监测仪,24小时连续记录病者的心跳变化,期间不影响正常作息。动态心电图普遍用于:- 诊断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
- 对怀疑因心律失常而引致的晕厥、心悸(心跳快速异常)或其他症状者进行检测
- 评估心律失常治疗后的效果(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术及药物治疗)
- 心脏超声波检查
心脏超声波检查能够作多方位、多角度的实时扫描,诊断心脏的结构、功能及血流方面是否出现异常病变。透过最新的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医生能准确评估心肌各部位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协调情况等,从而为病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 踏旋器运动心电图测试
踏旋器运动心电图测试是运用活动平板运动机分级增加运动量,使受检者心率逐步加速,从而了解患者在运动时心脏及心血管的反应。这是一项非创伤性的临床检查,在操作时可检测心脏的功能状态、运动耐量、运动对心律的影响及心肌供氧情况。
 - 多种先进科技造影检查
除上述检查项目外,先进计算机扫描血管造影、磁力共振、心肌灌注及正电子扫描等亦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如有需要,我们会尽快与有关部门作出安排。 至于需要接受介入性检查或治疗的病者,则会转送心导管及介入治疗中心诊治。

心导管及介入治疗中心

位于李树培院15楼的心导管及介入治疗中心(CCIC)添置了不少高科技仪器如数码平板血管造影系统、血管内腔超声波系统及最新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为病人提供心脏介入检查,以了解心血管状况,协助医生作出准确诊断和适当治疗。
CCIC的服务包括经皮穿刺冠状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俗称「通波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电生理及射频消融术以处理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如「房间隔封闭器」治疗房间隔缺损)、二尖瓣「夹」治疗改善二尖瓣倒流(MitraClip)、左心耳封堵手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此外,中心自2004年起引入微创桡动脉介入治疗,本中心近九成病人的「通波仔」手术都是用此方法施行。
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本中心于2016年9月正式引入最新技术之3D高清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3D-OCT)系统,此技术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原理,采用近红外光进行拍照,以对光学散射介质获取光学讯号,如生物组织等进行扫描,获得的三维图像及解像度可以达到微米级的图像扫描。
此技术为全港首先使用,可准确有效评估血管内之斑块阻塞程度及组织,及更可使用该仪器之「支架优化软件」,于安装「金属」或「生物全吸收」支架后,准确评估血管与支架紧贴成效以及交叉侧支的状况,达致更理想效果。
 影片 >
以上图片正是利用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方法,诊断置入支架后在血管内的情况。
CCIC专业的医疗团队每年处理逾千宗心脏介入治疗个案,当中不乏急症。由于突发性心肌梗塞关乎病人生死,治疗时间更是分秒必争,因此CCIC提供24小时紧急治疗服务,确保病人得到适时护理。
心肌梗塞 分秒必争 冲破黄金90分钟D2B标准 47分钟内拯救病人 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而言,时间乃治疗关键。「D2B(Door to Balloon )Time时间」为病人进入医院时间(Door)到血管经囊球打通(Balloon)之时间。 心脏科中心及CCIC根据国际标准,作出黄金90分钟的D2B治疗承诺:从病人抵达门诊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一刻起计,所有程序包括检查、诊断及施行通波仔手术等,均尽力在90分钟内完成,以增加病人生存机会,减低并发症风险。
2011年,CCIC与门诊部合作,创出47分钟的治疗纪录。当时一位病人经门诊部医生诊断患上急性心肌梗塞,CCIC接收个案后,立即通知主任医生及安排导管室、仪器等,以极速为病人进行「通波仔」手术,整个过程只用了47分钟,当中的团队默契令人赞叹。 导管式诊断及介入治疗服务
我们提供以下导管式诊断及介入治疗服务: -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
通过心导管检查,医生可以准确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并检查冠状动脉有否因粥样斑块积聚而阻塞,以便为您作出适当治疗。
在局部麻醉下,医生会利用经皮穿刺技术,在病者的手腕(经桡动脉)或腹股沟(经股动脉)引进导管至冠状动脉入口,然后在X光透视下注射显影剂,准确地检查冠状动脉的阻塞程度,从而帮助医生决定治疗方向。如情况许可,大多数病人会实时接受俗称「通波仔」的介入治疗。
 - 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
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俗称「通波仔」)是一种微创透视的介入治疗,用于处理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过程只需局部麻醉。
医生会利用经皮穿刺技术,将球囊导管经病者之手腕动脉或腹股沟引进到冠状动脉病变之处,然后在X光透视下扩张球囊。胀大的球囊会将积聚的粥样斑块压向血管内壁,从而扩大血管直径,改善血流。
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普遍经桡动脉引进导管,好处是病者在术后稍作休息即可下床活动。心脏科医生会严格评估病者是否适合接受这项检查及治疗方法。
为了减低血管日后再度收窄的机会,医生通常会在进行冠状动脉成形术时,利用球囊将金属网支架植入血管之内,然后将球囊缩小及抽出,让支架永久地留在病者体内,支撑冠状动脉。而新型的药物释放支架,更能将血管再度阻塞的现象减低至4-8%。在本中心的病者当中,超过95%是以药物释放支架治疗。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有时候亦会利用高科技辅助仪器,例如心脏血管内腔超声波、心肌血流储备分数(测试血管内之血流量)、高速旋磨钻(对付钙化血管)、导向式旋切、过滤器、血栓吸取器等,更准确地诊断及治疗,以提高「通波仔」的成功率及减低并发症。
一般「通波仔」的并发症风险约为1-2%左右,死亡率远低于0.5%。
  - 心脏起搏器/埋置式除颤器植入术
心脏起搏器和埋置式除颤器的作用是监测心脏的电流活动,有需要时输出电流,使心脏恢复有规律的跳动。心脏起搏器的基本功用是调节心脏跳动,以及防止心跳过慢和不规则,并会于心脏未能自行跳动时输出电流;埋置式除颤器则可解除因心室性心律失常引致的不适及生命危险。

「心脏同步起搏治疗」是利用双室同步心脏起搏器协调心脏的跳动,从而减轻心脏衰竭的症状。在局部麻醉下,医生会把心脏起搏器和埋置式除颤器的起搏线,经上锁骨下的静脉引进病人心腔之内。
本中心已于2015年10月开始应用非传统方法之植入心脏起搏器,「看不见的起搏器(Leadless pacemaker)」,非在皮下植入心脏起搏器,并不需接驳电线延伸至心脏,使心脏收缩,治疗心跳过缓病人,而是直接于右心室位置放入一粒大约宛如胶囊大小的微型起搏器,使心脏起搏。
优点: • 看不见及微型起搏器,较传统缩小了93% • 没有凸起的皮下囊袋 • 胸前没有疮疤 • 不需要连接任何电线或导线
适应症: • 只适用于需要单腔起搏器的患者
 - 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
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分别用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理。
电生理检查可评估心律失常患者致病的主因及潜在风险。医生会将导管经病者的腹股沟引进心脏的房室之内,透过分析心脏内的电流信号,作出以下诊断:
- 诊断曾出现晕厥或心悸的病者是否患上心律失常
- 评估心律失常患者致病的主因及潜在风险
- 测试药物控制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成效
射频消融术是心律失常的介入性治疗方法。医生会利用穿刺技术,将特别设计的导管引进心脏。透过电生理检查得出的图谱,直接发放高能量射频到诱发异常心跳的部位,就如电烙般消融致病的路径或过度活跃的心脏组织,藉此根治心律失常。 -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高科技仪器
本中心添置最新、最先进的仪器,全面配合优质的诊断及治疗服务:
- 双向心血管造影系统
这部率先引入本院的仪器利用尖端数码双球管探测科技,可清晰详尽地扫描心血管系统,精确地呈现冠状动脉的收窄或闭塞情况,有助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让心脏科医生选择最适当的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方法。即使是较为复杂的病变,也能有效治疗。
 - I-Lab血管内腔超声波系统
血管内腔超声波造影已成为检查血管内壁的最新标准。这项先进技术有助掌握及分析粥样斑块的严重情况,以及支架经植入后在血管内的状态,以便作出最有效的诊治。
 -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
量度血管内之血流量,诊断血管收窄情况。 - 64频道电生理检查系统
此系统能准确分析心腔内的讯号,进行先进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诊断及治疗心律失常。
积极参与国际论坛 与时并进 中心的医护团队一直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及交流活动,以吸取世界各地的最新医疗信息和技术发展,务求集思广益,不断提高医学水平,令病人受惠。
心脏科专科医生亦于多个医学会议担任演讲嘉宾及进行手术演示,分享医学心得及最新的治疗方案与临床结果。团队曾参与的国际会议包括:经导管心脏介入治疗会议(TCT)、亚太经导管心血介入治疗高峰论坛(TCTAP)、中国介入心脏病科大会(CIT)及欧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大会(Euro PCR)等。


养和医院与李嘉诚基金会「心脏导管介入资助计划」
 养和医院心脏科中心与李嘉诚基金会早前合作推出「心脏导管介入资助计划」,基金会在2018-19年间共资助港币1,500万元,目前仍有约800万港元可供有需要病人公开申请。 计划资助以下四类养和心脏科中心病人接受手术(括号内为手术名称)﹕ - 冠状动脉堵塞(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 主动脉心瓣严重狭窄(经导管主动脉心瓣置换术)
- 二或三尖瓣闭合不全(二或三尖瓣夹合术)
- 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左心耳封堵手术)
个案由养和心脏科中心医生团队审核,考虑病人身体状况、经济状况、评估术后生活质素的提升等因素。计划亦会考虑其他心脏科医生转介的个案。
李嘉诚基金会资助手术相关费用,而养和医院及参与计划的医生则会减收部分住院费及医生费,病人需要负担部分手术费用。
如有查询,请电邮至﹕LKSFSS-enquiry@hksh.com
获李嘉诚基金会资助后的四类手术价格参考
手术种类 | 病人平均付费* | 病人所付的价格范围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 HK$66,000 | HK$48,000 -HK$107,000 | 经导管主动脉心瓣置换术 | HK$260,000 | HK$158,000-HK$390,000 | 二或三尖瓣夹合术 | HK$150,000 | HK$100,000-HK$190,000 | 左心耳封堵手术 | HK$74,000 | HK$74,000 |
* 病人所支付的金额已包括住院、手术室、验血、手术用的仪器、材料,心脏动脉支架及心瓣膜等费用。 价格因应病人情况而定,以上价格只供参考。 2021年12月14日 |
郭安庆医生
Dr. KWOK On Hing, Vincent
Email:
Vincent.OH.Kwok@hksh.com 陈汉铧医生
Dr. CHAN Hon Wah, Raymond
Email:
Raymond.HW.Chan@hksh.com 陈良贵医生
Dr. CHAN Leung Kwai, Jason
Email:
Jason.LK.Chan@hksh.com 周慕慈医生
Dr. CHAU Mo Chee, Elaine
Email:
echau@hksh.com 鄭翊侃醫生
Dr. CHENG Yik Hon, Marc
Email:
Marc.yh.cheng@hksh.com 何鴻光醫生
Dr. HO Hung Kwong, Duncan
Email:
Duncan.HK.Ho@hksh.com 黃曜東醫生
Dr. WONG Yiu Tung, Anthony
Email:
Anthony.yt.wong@hksh.com办公时间 | 办公时间 |
星期一至星期五: | 上午九时至下午五时 | 星期一至星期五: | 上午九时至下午五时 |
星期六: | 上午九时至下午一时 | 星期六: | 上午九时至下午一时 |
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休息 | 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休息 |

办公时间 |
星期一至五: | 上午十时至下午六时 |
星期六: | 上午十时至下午一时 |
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