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後的溝通障礙

 


Q1.   為什麼家人中風後,變得難以溝通?
平日我們與人溝通說話,都是靠大腦控制。根據研究資料,中風病人當中約有四成左右,會有不同程度的溝通障礙。溝通障礙可以分為幾大類,第一類是失語症,即病人語言能力受損害,可能對語言理解或語言表達能力出現問題,他們未必完全明白家人的說話,或未必能夠流暢地說話,可能會忘記某些語句和詞語。另一類是運動性言語障礙,簡單而言,病人的發音和咬字會不清楚,部分病人連發聲都會受損。另一類病人則有認知溝通障礙問題,即他的認知能力受損,例如記性變差、專注力變差,甚至邏輯推理能力變差,這類病人說話可能比較流暢,但內容紊亂,甚至答非所問。
 
Q2. 溝通障礙只是影響病人的說話能力?
溝通障礙當然會影響病人與別人溝通及說話能力,但很多時候,當他的溝通能力受損,亦對很多範疇造成影響,首當其衝是情緒方面。不少病人因與人交流機會減少,未能說出心裡想法,多少有點不開心,甚至嚴重的會有抑鬱、焦慮等情況。很多人會出現自信低落,因為無法與人溝通,亦可能會覺得孤立無援,因為覺得別人無法理解他的情況。
 
此外,在社交及人際方面亦有影響。試想像當自己無法如常與人溝通,很多時與人交流的機會便會減少,所以在社交方面,或是家裡的角色地位方面,都會出現差異。溝通亦會影響病人整體復康參與度,因為他們無法理解到治療師、醫生和護士的指示時,參與復康訓練會變得困難,影響他們的復康進度。部分病人本身需要工作,如果他們的溝通障礙比較嚴重,則未必可以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
 
Q3. 失語症只是「有口難言」?
失語症有許多不同徵狀,且因人而異。失語症可能影響病人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甚至是閱讀和書寫能力。如果籠統分類,大致可以分為表達性和理解性的失語症。
 
表達性失語症,顧名思義,就是病人想說,但說不出來,他們想不起怎樣說某些詞語,可能是忘記,或混淆了其他詞語,或是說錯讀音,甚至說出怪語,別人無法理解。部分病人難以組織句子再通順地說出來,或是無法順暢地讀出一段長文字;部分病人在文字書寫上受到影響,這些都是表達性失語症的徵狀。
 
理解性失語症則是病人無法完全理解別人的意思,聽問題時會聽漏、聽錯,或是無法跟從別人的指令。即使他們說話流暢,但亦會出現答非所問、理解錯問題,所以聊天亦不會太順暢。部分病人更會同時患有表達性和理解性失語症。
 
除了分類外,嚴重程度亦有大不同,較嚴重的病人可能對聲音沒反應,對別人的說話沒太大反應,他們大部分時候都不會說話,較輕微的病人可以流暢說話,但間中會有想不起的個別詞語。
 
Q4. 運動性言語障礙是什麼?
日常說話如要咬字發音清晰,都是靠大腦控制神經,再控制負責說話的肌肉去發音咬字。當中風影響到這些神經和肌肉時,如口腔、舌頭或咽喉的肌肉受到影響,它的動作或會減慢、乏力或協調性減低,病人的咬字發音就會受到影響,這就是運動性言語障礙。
 
病人通常會有哪些徵狀呢?咬字發音不清晰。部分病人會有較重的鼻音,說話速度比較緩慢,不能流暢地說出完整句子。部分病人的聲線會受到影響,如聲音變得沙啞、繃緊等情況。部分病人的大腦負責控制發音的「程式」失調,令他們講話時,例如想講A時,會讀成Ar、Er或Da等,聲音變得難以控制,這些都歸類為運動性言語障礙。即使他們知道自己想說什麼,但發音咬字不清楚時,都會影響別人理解他們的意思。
 
Q5. 言語治療如何評估和改善病人狀況?
一般而言,當我們收到醫生轉介後,就會與病人和其家人會面以進行臨床評估。通常期間會使用標準化的測試工具或進行一系列測試,以了解病人的語言和言語能力,觀察病人與家人的對話,以了解他的對話表現,目標是想清晰地掌握病人目前的溝通能力,從中作出準確的判斷和斷症。我們會根據他的困難和需要,設計個人化的治療目標和方案,訓練內容包括有口肌、發音、語言理解、語言表達,甚至是書寫和閱讀方面,都因應病人的斷症、困難和需要設計。另外,我們亦會嘗試了解病人的興趣和日常溝通需要,盡量將治療訓練配合他們日常需要和溝通興趣方面,讓他們更容易地將治療所學,應用到日常生活上。
 
Q6. 家人如何配合療程?
家人在治療過程上擔當著重要角色,如果家人能陪伴病人進行治療,可以為病人提供情緒支援,在復康路上,他們的陪伴往住能令治療效果較好。另一方面,在治療課中家人亦可以有很多學習,可以學到什麼呢?學習理解病人的溝通需要,從而調節與病人說話的方法,以合適的方法與病人溝通,亦可以學習提示病人的方法,改善病人的溝通。另外亦可以學習回家後有什麼家居訓練可以與病人進行,當家裡有更多練習機會時,病人的進展就會更好。
 
Q7. 如何與溝通障礙病人溝通?
首先要有合適的環境和時間,例如是病人精神的時候、在一個比較安靜的地方,不會有太多干擾;光線也要充足,讓病人容易看到你,這樣的環境就比較理想。有時病人可能是坐著或是躺在床上,比較理想的方法就是,家人可以嘗試找一個角度,能跟他面對面溝通,病人會更有被尊重的感覺,而且他能清楚看到你的臉和口型,亦有助他理解你的意思。
 
另外家人亦要留意,應多給一點時間讓病人回應,因為他們理解速度可能會較慢,要多一點時間去思考,故不要太早打斷他們的說話,減少了他們嘗試說話和溝通的機會,應耐心等候。而自己講說話時,可以慢慢地講,讓他們有較多時間去理解,將一些重要的字眼重覆多幾次。最後,如果你熟悉病人的困難,可以嘗試給他一點提示,例如你知道他想要表達什麼,但他說不出來,你可以給他做出口型,給他一些選擇題、是非題,或是提他一個字,讓他說出來。
 
Q8. 言語治療有黃金治療期?如已錯過治療黃金期,還應該尋求治療嗎?
一般而言,所謂黃金期是指中風後三至六個月內,因為以往指在這段期間內病人的康復進展是最快的,但現時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在中風後六個月,甚至一兩年後,病人都會有所進步,只是進步速度不如首六個月快。除了要考量中風後的時間長短外,還有許多因素會影響病人是否可以康復,例如他能否配合治療、有否勤力練習、家人的支援、他的情緒和各方面能力等,都會有所影響。有些病人口語、說話能力有限,或已中風一段長時間,但接受言語治療後都會有一定改善,也可以保持現有能力,不會有進一步退化。部分病人口語能力有限,我們都會設計輔助溝通工具,例如溝通簿,透過非語言或非口語的方法,利用這些圖畫和文字進行指示,讓別人知道他心中所想,也可以協助他去表達。所以不論病人中風多久,如想改善都可以請言語治療師評估和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