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菌
Q1. 什麼是幽門螺旋菌?
幽門螺旋菌是常見且普遍的細菌,主要寄生於人的胃部,需要在極酸的環境下生存,通常經過嘔吐物或糞便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Q2. 患者通常有什麼症狀?
感染幽門螺旋菌通常都沒有病徵,一般是透過身體檢查時從驗血或吹氣測試結果得知,發現胃部原來有幽門螺旋菌寄生。很多時病人因其他原因接受胃鏡,如內窺鏡檢查,才發現胃部有幽門螺旋菌寄生。
Q3. 如何診斷幽門螺旋菌感染?
要診斷幽門螺旋菌,一般要諮詢家庭醫生或專科醫生,以檢視病歷及進行身體檢查。檢查如無可疑,病人或需接受詳細檢查作診斷,通常會安排空腹吹氣測試,即將呼出的二氧化碳進行檢測,查找是否有幽門螺旋菌感染的證據,這是最準確的非入侵性測試方法。
第二個方法是驗血,檢測是否有幽門螺旋菌的抗體。但當抗體指數不準確或不高時,或會有呈陰性或假陽性結果。
第三個方法是驗大便。但由於檢測流程較為不便,故一般多採用其他檢測方法。而最直接的方法是做內窺鏡,即俗稱胃鏡,可以經口腔將導管置入胃部,直接抽取樣本檢查胃內是否有幽門螺旋菌感染。
Q4. 如何治理幽門螺旋菌感染?
不論是非入侵性檢查,或是照內窺鏡以診斷幽門螺旋菌,醫生會向病人說明及解釋感染幽門螺旋菌後的殺菌原因。幽門螺旋菌通常會引致消化不良、易飽、胃脹不適,而由於胃部正在發炎,當胃部發炎不能吸收,很多時會影響病人食慾,或會有作悶作嘔的感覺。
如確診感染幽門螺旋菌後,醫生會處方三種藥物,通常是兩種不同類別的抗生素,及一隻特效胃酸藥,一般需服用兩星期。
療程後醫生會為病人安排後續的吹氣測試,以確定幽門螺旋菌已徹底清除。由於部分病人有抗藥性反應,現時有關治療越趨複雜,一線藥物未必可以徹底殺菌,或需用到第二、三次療程。我們會鼓勵病人接受胃部內窺鏡檢查,以了解未能徹底殺菌的原因。醫生在胃竇位置取出組織種菌,從而了解未能殺菌的原因,及是否需要使用其他抗生素治理。很多時候,當病人覆診時,醫生發現原來病人的家屬都帶有幽門螺旋菌。因此如需根治,亦需考慮家人狀況,例如家人是否同受感染、有否感染的病徵等。
Q5. 幽門螺旋菌與胃癌有關?
幽門螺旋菌如潛伏多年,會增加萎縮性胃炎和胃癌風險,雖然相關風險不算大,但在男士、長期吸煙、家族有胃癌病史的高風險人士中,這個風險亦有所增加。醫生進行胃部內窺鏡檢查時,可以觀察到胃黏膜的變化,從而得知病人日後患上胃癌的風險。如能及早治療幽門螺旋菌,而年輕患者感染時間不長,治療能減低胃部發炎引起的黏膜變化,甚至日後演變成胃癌的機會。
更多醫療資訊影片,即上:養和醫療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