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食物過敏





Q1. 食物過敏在香港有多常見?
食物過敏在香港很常見,有百分之五嬰幼兒患有食物過敏。香港兒童如患有食物過敏,一般會在兩歲前出現病徵,通常在他們嘗試新食物時就會出現過敏症狀。常見的致敏食物是牛奶、雞蛋、花生,海鮮過敏亦為數不少,部分海鮮過敏會在年紀較大時發現,可能是十多歲的時候,患者才發現自己對海鮮有過敏。
 
我建議當小朋友出現急性過敏反應,例如出風癩、臉腫、口腫,或進食後立刻嘔吐,應盡早求醫。如果小朋友的濕疹反覆發作,用藥後亦未能使之受控,我亦建議帶他們去見醫生。如發現氣管敏感有可能因飲食而起,有胃酸倒流或慢性腸胃不適等情況,亦可以找醫生商量。
 
Q2. 哪種過敏測試最適合小朋友?
因應小朋友不同的症狀,我們可以提供不同的測試,包括皮膚點刺測試或較全面的血液測試等。我們亦會將患者的血液樣本交給實驗室,以安排特別的結合測試,例如嗜鹼性粒細胞活化測試等。有一些個別情況,醫生可能會讓患者直接試食致敏食物,接受食物挑戰測試。
 
Q3. 食物過敏只是影響飲食選擇?

最嚴重的食物過敏個案,可以對超過五種不同類別的食物有過敏反應,包括海鮮、果仁以及雞蛋過敏。當過敏涉及不同種類的食物,就不單是食物的選擇而已,而是有可能對家庭造成極大困擾,因為這會影響著家庭每天的生活。照顧者通常會有許多憂慮和擔心,如花生過敏,有家長認定是計時炸彈,隨時都可以發作,使他們不論在旅行、外出用餐等時候,都有許多憂慮。這些其實可以與醫生商量,有關生活細節和安排,醫生都可以幫忙。
 
Q4. 食物過敏有哪些新的治療方法?
食物過敏現時有許多先進的治療方法,可以協助或引導患者早日擺脫食物過敏的困擾。透過「食物階梯」,醫生與營養師一起協助病童盡早進食致敏食物。我們知道食物在不同溫度,或採用不同烹調方法,都會有不同致敏強度和引發 過敏反應的機會。所以我們可以為病童安排飲食計劃,每三個月或六個月作一個轉變,再配合不同的食物挑戰測試來設計食物階梯。以雞蛋為例,簡單由烤焗變成水煮,再變成生吃的形式,循序漸進讓病童及早可以進食雞蛋。
 
現時,花生、雞蛋、牛奶等食物,都有可能達到脫敏效果,我們亦正在為魚類過敏的病者,嘗試實行「食物階梯」,讓患者能夠逐步適應,酌量引進食物,再慢慢增加份量,達至一定程度後,患者就有機會可以脫離過敏。
 
採用口服免疫療法的患者必須精準地配合整套治療計劃,因為他們有較高的發作風險。口服免疫療法是一套正規的脫敏計劃,可能要經過一段時間,特別是初期的六個月,醫生會仔細地為患者量度可進食的份量和烹調方法等,透過密集持續的診症,協助患者能夠進食定量的高致敏原食物。
 
Q5. 我的孩子只有一歲,可以接受食物脫敏治療嗎?
食物脫敏過程是有一定的風險。現時的做法是,如果患者年紀較大,醫生會處方奧馬珠單抗,以預防相關的過敏或休克反應。近年這種針劑已獲得批准,可處方予一歲的兒童。因此,在過程中可以逐步增加致敏食物,這亦是一種認可的脫敏治療。
 
Q6. 我第一個孩子有食物過敏我將迎來第二個孩子,如何為他預防食物過敏?
家長毋須過分憂慮,雖然孩子有較高機會患有食物過敏,但懷孕期間應放鬆心情、養好胎兒。一般建議準媽媽毋須特別戒口,可以正常飲食。當小朋友出生後,就當盡早見醫生,醫生會因應家庭過敏情況,教家長預防的方法,例如及早介入、觀察飲食,以減低發生過敏的機會。現在有很多科學證據指出,如能及早進食半固體及固體食物,對有過敏病家族歷史的兒童來說,可能帶來預防作用。所以,可以在幼兒四個月大時引入固體食物,較一般建議到六個月大時才加固稍為提早。
 
針對本身有較嚴重過敏史的家族,我們可能會建議讓幼兒提早進食高致敏的食物,這種做法跟以往有很大分別。以往普遍說要戒口、延遲進食,現時則認為要趁孩子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成熟,且有機會建立較好的耐受性時,及早進食高致敏食物,甚至連花生等高致敏食物都可以嘗試。如果家長有這些疑惑,可以找醫生商量,找出最適合孩子的方式去處理食物過敏問題。
 
Q7. 食物過敏會持續直至長大成人
這視乎過敏食物的種類,例如花生、魚類、海鮮過敏等情況,有可能會持續至長大成人。但有些牛奶、雞蛋甚至一部分花生過敏患者,隨著年齡增長,他們的過敏情況可能會有所改善。現時,隨著醫療研究的發展,無論是診斷或是治療方法,都比許多年前有很大的進步。我們可以幫助到許多家庭,讓病童可以進食更多食物,因此希望更多家長能夠了解,讓病童及早接受診斷和治療,從而達到食物脫敏的效果。

更多醫療資訊影片,即上:養和醫療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