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哺




Q1.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得足夠?
很多媽媽,尤其全親餵的媽媽,都擔心寶寶是否吃得足夠。這通常有幾個指標,第一是餵哺次數是否足夠,第二是留意換尿片的數量:初生寶寶第一天要有一條有大便和一條有小便的尿片、第二天則要有兩條有大便和兩條有小便的尿片,如此類推。直至媽媽「上奶」(即脹奶)或第五天後,則要有六至八條有小便的尿片和三至六條有大便的尿片。第三要留意寶寶的體重,初生寶寶通常有「收水」(生理性體重下降)時期,即寶寶會在10至14天內回復初生時的體重。第四是留意寶寶的黃疸指數,亞洲寶寶比較容易有黃疸,部分黃疸個案都與母乳量有關係。最後要觀察寶寶吃奶後是否滿足、表情是否放鬆,以上方法都有助媽媽知道寶寶是否吃得足夠。
 
Q2. 應隔多久餵一次寶寶?
這是媽媽們經常問的問題,我會否餵得太多或太少?我們會建議全親餵的媽媽On Demand Feeding即按寶寶本身需要餵哺,在一般On Demand Feeding情況下,寶寶每天最少要餵8至12次,即每次間隔最多3小時。全瓶餵媽媽則每天應泵奶6至8次,催乳素有助刺激母乳分泌,催乳素最旺盛的時間是在零晨12時至清早6時,所以媽媽別忘記在夜間親餵或泵奶。每次親餵都要兩邊交替餵哺,如果是從左邊乳房開始,餵過左邊,便應再餵右邊,下一餐便應從右邊乳房開始。
 
要知道寶寶,尤其是初生寶寶會有猛長期,大多在第2至3週、第4週及第6週發生,寶寶在這階段為刺激母乳製造,以適應他們的需求,他們哺乳的次數會較為頻繁。大部分母乳媽媽,不論是親餵或是瓶餵媽媽,乳量和寶寶餵哺次數等等會在第六週後漸趨穩定。
 
Q3. 吃夜奶是必須的嗎?要叫醒寶寶吃奶嗎?
媽媽要記得初生寶寶的胃很小,而寶寶醒來是有許多原因。要知道催乳素會在半夜,即零晨12時至清晨6時最為旺盛,所以如果寶寶尚屬初生階段,媽媽每次餵哺不應相隔多於3小時。如果寶寶已回復出世時的體重,餵哺次數便應由寶寶主導。其實寶寶在半夜醒來的原因甚多,包括肚餓、絞肚、大小便、驚醒等,這都需要媽媽的安撫。母乳除為寶寶提供營養,亦有安撫作用,所以如果寶寶在半夜醒來,媽媽都可以親餵寶寶以作安撫。
 
Q4. 媽媽生病時還應該餵母乳嗎?
其實不論是寶寶或是媽媽生病,我們都建議繼續餵哺母乳。尤其是全親餵的媽媽,當寶寶生病時,他們或因身體不適,餵哺次數可能會增加。毋須擔心,這是正常的現象。媽媽生病,我們建議去看醫生按需要服藥,媽媽或許會問,那服藥後還應餵哺母乳嗎?其實媽媽服用絕大部分的藥物後都適合繼續餵哺母乳,毋須過於擔心。
 
唯一是當媽媽生病時,母乳量可能會暫時減少,那是由於媽媽身體不適,飲水次數和數量都因而減少,所以餵哺母乳的次數都可能會增加。不過這亦毋須擔心,媽媽身體回復後,母乳量亦會上升。雖然媽媽生病時,母乳中會有抗體傳遞予寶寶,但建議媽媽保持個人衛生,例如接觸寶寶前要先洗手。如果媽媽有嚴重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便應考慮帶上口罩,減低傳染給寶寶的風險。
 
Q5. 母乳媽媽應如何準備重返職場?
很多全親餵媽媽都有這個顧慮,我們建議4至6星期前要開始儲奶。若要儲奶,尤其是全親餵媽媽,我會建議另加泵奶1至2次,通常會用雙泵泵奶器,其次可以為寶寶轉用瓶餵,和請照顧者或家人幫忙餵奶。另外亦要考慮辦公室有否提供安全、舒適位置讓媽媽泵奶,及是否有雪櫃讓媽媽儲奶。有些媽媽的職場未必容許泵奶,但其實都有辦法應對,可以約見母乳顧問作諮詢。

更多醫療資訊影片,即上:養和醫療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