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篩查
Q1.癌症篩查是甚麼?
癌症篩查是為未有癌症病徵的病人進行檢查,希望及早找出癌病,從而及早醫治。癌症是本港的頭號殺手,及早透過適當檢查發現癌症,盡快介入治療,有機會延長存活率,甚至有機會根治。要留意癌症篩查只適合無病徵人士,如你懷疑自己有癌症病徵,建議盡快求醫,進行診斷性檢查,找出病因。
Q2. 應如何選擇癌症篩查?
如何選擇合適的癌症篩查計劃?並非所有癌症都有合適的篩查測試,而且篩查有局限性,每一項檢查都會有假陽性及假陰性。如果檢查結果是陽性,並不代表你有癌症,但你須要進行進一步檢查確認,而這些檢查有機會有入侵性及風險,有機會帶來心理上的負擔。如果檢查結果是陰性,亦不能完全排除患上癌症的機會。所以進行篩查前,必須明白檢查的性質和局限性。
建議大家在選擇癌症篩查方法前,應先跟家庭醫生商量,深入了解你的健康背景、身體狀況以及癌症風險因素,以選擇最適合的癌症篩查。完成後醫生會詳細解釋及跟進報告,如有發現異常,會轉介至相關專科,作更詳細的診斷和跟進。
Q3.癌症指數是甚麼?
癌症指數Tumour Marker,又稱腫瘤標記,例如CEA(癌胚抗原)、AFP(甲胎蛋白)、CA125等,是一些由癌細胞釋放出來,或身體對癌症腫瘤產生反應而釋放出來的物質。在某類癌症病人身上,這些指數會較常人為高,但指數高並不代表你一定有癌症,因為其他因素,例如食煙、身體炎症等,都可以令指數上升,而指數正常亦不代表沒有患癌,所以解讀報告時,建議先諮詢家庭醫生的意見。
Q4. 哪些是常見的癌症篩查?
以下是一些常見篩查的例子:
子宮頸癌篩查:九成以上的子宮頸癌個案均是因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引致,通常這類病毒是由性接觸傳播,建議有性經驗的婦女由25歲起定期接受HPV測試及子宮頸細胞檢驗(柏氏抹片)。
大腸癌篩查:大便隱血測試及大腸鏡檢查是常用的大腸癌篩查方法。一般50歲以上人士,可考慮每年接受一次大便隱血測試,又或每十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但如你有高風險因素,例如有大腸癌家族病史、吸煙、經常進食加工肉類等不良生活習慣,建議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檢查能讓醫生清楚觀察大腸內情況,如發現有瘜肉,可直接在檢查過程中切除或抽取活組織作病理化驗。因為部分瘜肉屬癌前病變,及早發現並切除,有助防止進一步惡化成腫瘤。
乳癌篩查:罹患乳癌的風險隨年齡增加,一般建議婦女由44歲起,向家庭醫生查詢,考慮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有乳癌高風險因素的婦女,例如確認帶有BRCA基因突變、有家族乳癌或卵巢癌病史等,就應盡早諮詢醫生意見,制定合適的乳癌篩查方案。
肺癌篩查:我們建議50至80歲的吸煙人士,又或戒煙不足15年的人士,應每年接受肺癌篩查。透過低輻射量電腦掃描(LDCT)進行檢查,掃描比X光掃描更能準確、精細地顯示肺部結構,有助發現早期肺癌。
肝癌篩查:一般建議高風險人士,包括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肝硬化人士,每半年定時接受肝臟超聲波及抽血檢驗AFP(甲胎蛋白)以篩查肝癌。
Q5. 其他預防癌症的方法?
除了癌症篩查,建議大家從生活習慣著手預防癌症,包括戒煙和戒酒、保持健康飲食、多進食水果和蔬菜、減少進食紅肉和加工食物、定時及多做運動,以及接受HPV疫苗注射等,都有助預防癌症。
更多醫療資訊影片,即上:養和醫療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