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注意
Q1. 為甚麼上了年紀較容易跌倒?
跌倒與年齡有直接關係。調查發現50歲以上人士的平衡力變差,所以年齡本來就是平衡力一項挑戰。80歲以上人士的平衡能力相對減少,造成跌倒風險。此外,亦有不少原因會引致跌倒,例如下肢如膝頭或臗關節有痛症,令走路姿勢不正確引致跌倒;肌肉流失亦會引致跌倒,肌肉無力或在跨過物件時出現問題;視力都是影響因素之一,如果有白內障、青光眼等視力問題,或在晚間看不清楚時,都會令我們跌倒,所以不少跌倒都在晚間發生。除了以上因素,一些疾病如中風、柏金遜症、神經系統疾病,都令患者活動有困難,亦會較易跌倒。另外,一些藥物亦會有所影響,血壓藥或其他藥物會令血壓降低,當我們站起時會出現頭暈,因而跌倒。家居環境亦有潛在的危險性,如地面較滑、浴缸較高、地上有障礙物如小型地毯等,都是一些潛在的跌倒風險。整體而言,年紀越大跌倒風險越高。
跌倒有甚麼壞處?跌倒導致直接受傷或骨折,甚或撞傷頭部,引致腦部出血,或會直接導致死亡,所以我們要多加注意。而跌倒亦會引致骨折,為甚麼老人家跌倒會骨折呢?很多人都試過跌倒,年青人跌倒骨折的情況不多,但年長人士卻容易有骨折的風險。除來自跌倒時的力量,另一個原因是骨質疏鬆,骨質疏鬆在50歲以上更年期後的婦女較普遍,我們發現女性在更年期後的十年大都開始出現骨質疏鬆症狀,這亦是一種無聲無色的疾病,不能透過其他檢查發現,病人亦不會覺得痛,所以女性在50歲後,就應接受骨質密度檢查,以評估骨質密度。當出現骨質疏鬆,可以透過運動、食療提升鈣含量,或進行藥物治療。骨質疏鬆不單會影響女性,原來男性70歲或以後,骨質疏鬆症狀亦會逐漸浮現,所以男性70歲以後亦應接受骨質密度檢查,以評估患上骨質疏鬆的可能性。
Q2. 如何分辨「無記性」和患上認知障礙?
很多人擔心長輩是否有認知障礙,覺得他們記憶力變差,不碓定要否做檢查,而長者亦會擔心自己有認知障礙,連昨天的事物亦記不清楚,覺得最近的記憶力變差。其實認知障礙和因年長引起的記憶力失調是有分別的,醫學角度上,年紀越大記憶力會越差是必然的。40歲以後,我們的短期記憶會稍差,但記憶力何謂正常不正常呢?假設昨天你認識一位新朋友,他告訴過你名字和住址,第二天你卻忘了他的名字,這是很正常的。研究發現一些新近發生的事物「註冊」的能力會減少,所以忘記是正常現象。
那何謂不正常呢?譬如你昨天跟女兒一起用膳,這是重要的,大家有談過天,但今天卻完全忘記,當這些重要的記憶都被忘記,就表示有不正常情況。認知障礙不單純是短期記憶受影響,患者會有記憶力失調,主要影響近期或短期記憶。此外,患者會對時間及地點混亂,令自理能力受影響、判斷力變差,這些都是認知障礙症常見問題。
至於何時應察覺或懷疑長者有認知障礙?當你發現他經常放錯物件位置,例如鎖匙沒放在平日擺放的地方,反而放進了雪櫃或其他櫃中;你知道他喜歡買魚,但發現他買過一條又一條,整個雪櫃都是魚,他仍然可以買餸煮飯,但忘記已經買過。有時老人家常說東西不見了,說是家傭偷錢,但其實是因為他忘了放在哪裡,最後發現他是記憶力失調,這些都是認知障礙症常見的早期問題,這時家人便應帶長者求醫。為甚麼要去看醫生呢?雖然認知障礙症大多是退化毛病,包括阿茲海默症或血管疾病,這些未必能完全治癒,這雖佔病因90%,但仍有5%是可治癒的疾病,包括甲狀腺分泌不足、維他命B12引起的問題、腦部有腫瘤或積水等。當診斷後發現這些疾病可以根治,便可有效控制病情。若不幸患上退化或血管疾病,醫生會就日常照顧和藥物作出建議,從而減少併發症發生,幫助長者提升生活質素,減低併發症發生的機會。
更多醫療資訊影片,即上:養和醫療YouTube